本篇文章1101字,读完约3分钟

对普通人来说,在家建造博物馆似乎是不可能的。在李俊铁东区和平街林园社区,一位78岁的居民,在家建立了一个雷锋文学档案。在过去的50年里,李俊通过收集报纸、剪报和收集,在不同时期收集了1万多条关于雷锋的信息。李俊以家庭雷锋文献信息馆为载体,对内参观,对外展示,传承雷锋精神,用雷锋精神影响和教育下一代。

[文明家庭]这位70岁的老人建造了“雷锋家庭文学与信息博物馆”

21日下午,当我得知记者要来的时候,老李曼君早早就在大楼门口等着了。沿着走廊进了房间,那里是李老的宝地。一栋两居室和一居室的房子,其中一栋被改成了雷锋家庭文学和信息博物馆。书架上整齐地陈列着李老积累的各种资料,可以分类,一目了然。房间有点乱。李老说,他最近一直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展览做准备,并一直在翻找各种材料。床上的海报是他自己安排的,上面的祖国图片是他在1990年收集的一张图片。在桌子上,他正在整理国庆报纸。从1949年10月1日到2018年10月1日,他每年都出版国庆报纸。主要有《人民日报》、《辽宁日报》和《鞍山日报》。此外,还有国庆活动的剪报,一系列数据和图片正在整理,总共将展出1000多件作品。对于像这样的大型展览,李俊每年会在学校和社区展示几次。

[文明家庭]这位70岁的老人建造了“雷锋家庭文学与信息博物馆”

当被问及自建雷锋文献信息馆的初衷时,健谈的李老开始谈起当初收藏报纸的原因。李老是湖北人。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家庭很困难。他13岁开始上学,学习了五年半。1960年,李俊参军。那时,部队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和阅读报纸。我担心班长会叫我起来看报,因为有很多话我不知道,而且我怕别人会笑。然后我想,我必须努力学习才能赶上。说起那一年的大事,李老就像是几件珍宝。他从剪报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学习他不知道的单词。这样,剪报和收报就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李老记得很清楚,雷锋的故事发表在1960年12月26日的《解放军日报》上,深深地感染了他。从那时起,向雷锋同志学习就深深地埋藏在他的心里。也就是说,从那时起,李老开始收集关于雷锋的信息。

[文明家庭]这位70岁的老人建造了“雷锋家庭文学与信息博物馆”

1971年,李老从湖北老家来到鞍山,开始收集《鞍山日报》。2000年,李老退休了,退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举办一个大型展览,展示鞍山的风土人情和发展。此后,许多单位、学校和个人纷纷联系李老,请他举办展览和讲座。2002年,李俊自建的雷锋家庭文学图书馆正式揭幕。有各种报纸和书籍报道雷锋当年的事迹,包括雷锋像章、雷锋系列图片、书签等。各种珍贵的文献使这个小小的家庭雷锋文学信息博物馆熠熠生辉。

[文明家庭]这位70岁的老人建造了“雷锋家庭文学与信息博物馆”

在过去的十年里,李俊接待了成千上万的来自湖北和陕西的中小学生、市民和游客。2003年,他的家庭雷锋文学图书馆也被中国报业协会报业收藏分会评为优秀家庭图书馆。

鞍山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林

来源:鞍山新闻

标题:[文明家庭]这位70岁的老人建造了“雷锋家庭文学与信息博物馆”

地址:http://www.aqj6.com/asjy/7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