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3字,读完约2分钟

任何熟悉刘娟的人都知道,她手里总有三样东西:一部手机、一支笔和一本书。手机不离开的原因是总有居民在找她,居民的问题和要求都写在笔记本上,一个问题和要求写完后,就在笔记本上划掉。这种习惯在刘娟已经保持了20年。

1998年4月,36岁的刘娟来到鞍山被称为北大荒的灵溪社区工作。刘娟说:我的家乡在辽阳农村。我以为我来鞍山是为了去城市,但是当我去了灵溪工作后,我意识到城市里也有相对贫穷的地方。当时,凌溪社区有很多老人、残疾人、拾荒者、刑满释放人员和下岗工人。社会保障不好;因为它位于起泡区域,被炉渣覆盖的绿化带不会生长。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刘娟没有退缩。我从小就害怕挑战。别人越认为我做不到,我就越不得不去做。刘娟暗暗下定决心。那时,社区里没有纸。刘娟从家里带来原工作地点的售票簿装订,并做了一本背面有白页的户口簿。

[刘娟的故事4]社区居民的骨干是20年的习惯

在社区报告的第二天,刘娟拿着户口簿挨家挨户地登记。刘娟是第一个来到刘仲春家的人。他得知刘仲春失业在家没有工作,家庭特别困难。刘娟主动提出帮他找工作。听了刘娟的话,刘仲春说:我想当领导!刘娟被刘仲春的话惊呆了。然后刘娟来到了刘小海的家,父亲和儿子都被两份工作解雇了。刘娟以冷静的态度为刘小海的家人办理了户口登记。

[刘娟的故事4]社区居民的骨干是20年的习惯

参观了一天后,刘娟筋疲力尽,但她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晚上,刘娟像往常一样写了一篇日记:也许他们不信任我,也不信任我这个来自其他地方帮助他们的年轻社区干部。我怎样才能让他们信任我?

为了查明真相,刘娟多次敲刘仲春和刘小海的门。在多次走访中,刘娟了解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并帮助刘仲春在他家附近开了一家书店。帮刘小海办手续,开一家烧烤店。烧烤店开张后,刘小海抱着一个大西瓜来到社区,对刘娟说:我落后了,先进了。你将来会是我的妹妹。如果你需要什么,你可以问你哥哥。

在刘娟的帮助下,看着刘仲春和刘小海的生活变化,社区居民都知道这位新的社区书记虽然年轻,却是个能干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娟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的支柱,每个人都习惯于寻找刘娟的东西。居民张文富想为他的孩子买一间婚房。如果房子被选中,刘娟必须先来看它,并等到刘娟说要买它,他才愿意交易;居民阮少奇被车撞了。他打电话给刘娟,而不是他的孩子。他说他最信任刘娟。

[刘娟的故事4]社区居民的骨干是20年的习惯

鞍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子夫

来源:鞍山新闻

标题:[刘娟的故事4]社区居民的骨干是20年的习惯

地址:http://www.aqj6.com/aszx/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