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59字,读完约11分钟

汉服执行

难以忽视的是,汉服后面有国学复兴和祭孔、读经是非之争,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上品评汉代风云人物,去年在《汉武大帝》和《大长今》上热播。

写作/贺莉丹(记者)

以汉服为蓝本设计的“中国式学位服”方案在网上广泛流传,引起了人们对“复兴汉服”的再次关注。

“我们知道民主自由,但容易忘记伦理纲领。 我们有很多音乐神童,但不认识角征宫商。 我们穿着西装穿鞋,但没有自己的衣服……”汉服迷这样感叹。

走在中国年轻人、峨冠博带、钢筋混凝土构筑的现代城市,带着冲动和梦想,他们在“汉服复兴”的口号下,以汉服为载体重读华夏文化。

叶茂:我穿汉服教新东方

“总有一天,我穿汉服上街的时候,希望大家说‘我们中国人的汉服’而不是‘你们的汉服’。 ”“中国式学位服”的设计者之一百里奚对记者说。

“百里奚”叫叶茂,是武汉大学政治公共管理学院的在校博士,在武汉新东方学校教美国口语课。 和新东方的其他老师不同,这个清秀的男性礼貌地穿汉服,泰然自若地教英语。 他经常带一些汉服,让学生们体验汉服戴的庄重感觉。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我看到穿汉服的学生将近一万人了。 ”。 叶茂有几个学生上课穿汉服,后来加入了汉服迷的行列。

叶茂有两套汉服。 一套是棉布料的深衣,浅蓝色轻线镶黑,山东曲阜的朋友帮忙。 这件深衣只用一百元就做好了。 另一个是他手工缝制的黑色玄端。 他对汉服的知识来自图书馆。

“深衣是上衣和下裳的接缝,相当于今天的西服。 我这件深衣在朱熹的“家礼”下复原了。 玄端通常在祭祀、婚礼、射礼等严肃场合穿着,相当于今天的燕尾服,《礼记》中记载了玄端的尺寸、布料。 叶茂解释说,汉服的布片都是方形的,缝起来不难,解释说“像我这样没有经验的人可以缝制”。 叶茂制作了唐装一样的短衣服,不同之处在于保存了领子和两侧的狭缝等汉服要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穿。 他还打算做长衫,保存衣领的优势,适度放宽袖子,体现长衫的飘逸特质。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2003年11月23日,郑州电力系统普通工人王乐天第一次穿着汉服来到郑州街头。 他的汉服是根据电视剧《大汉天子》中李勇(原型李陵)的服装形式模仿的。 从早上11点到下午4点多一个人走,他特意在街上游公园,坐了公共汽车。 在路人看来,穿着汉服的王乐天就像是“出土品”。 对叶茂来说,在报纸上看到对王乐天的采访后,叶茂意识到“比起把汉服看作历史的尘埃,用新的方法解释汉服更好”。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叶茂的理解是:“汉服的理念来自轩辕帝的《垂衣治天下》,周朝以后,汉服逐渐稳定成形,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 清兵入关后,“剃发易服”文明生折,持续了数千年的汉服现在消失在现实中,叶茂备感消失了。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2005年初,叶茂加入了天汉网,他参加了天汉网用户组织的多次活动,近一届穿着玄端参加了武汉科技大学的女学生在东湖举行的奠礼仪式,担任了主持。

现在的叶茂可以“坦然穿着汉服出去”,周围的同学也知道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汉服爱好者。 但是对叶茂来说,越来越多的压力来自陌生的路人。 “我穿汉服的时候,有人叫神父,有人以为我会表演。 汉服可以突出身体的美丽。 穿上汉服后,你自然会观察自己的举止。 人不知道也不生气。 为了君子。 ”。 叶茂总是向这些路人耐心地解释,后来他干脆做个小背包,用颜料在背包上写“汉族衣冠,中华一贯”八个大字,穿汉服的时候背在身上。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洪亮:喜欢汉服的人不是古董

坐在星巴克“喜欢汉服的人不是古董”,洪亮向记者强调。 网名为“共工滔天”洪亮是“天汉民族文化网”的管理者,毕业于上海大学广播电视编辑指导专业的他现在在上海电视台做编辑指导。 这个穿蓝色牛仔衬衫的年轻人喜欢汉服,他也强调自己“西化”,喜欢披头士,喜欢用电脑自己制作电子音乐。 比起研究难的《易经》,洪亮更倾向于读杜拉斯、米兰·昆德拉、卡夫卡的小说。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洪亮的妻子和81岁的爷爷都是汉服爱好者,2004年正月,洪亮送给妻子一件汉服作为新年礼物。 在参加设计的过程中,他开始对汉服感到浓厚有趣。 “在有点严重的情况下,日本人穿和服,韩国人穿韩服,但不自然奇怪的是,我们中国人找不到自己的衣服。 其实和服和韩服都来自我们的汉服。 汉服只是载体,悠久的华夏文化才是我们真正要复兴的。 ”。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洪亮第一次在公开场合穿汉服是在2005年,他和妻子参加了天汉网十位网民组织的集体活动,穿着汉服的他们在新天地附近转一圈,参观的人非常多。 “有人认为我们在表演,有人认为我们在演戏,有人认为我们穿着和服和韩服,有人认为我们是僧侣和道士。 》洪亮拍摄了这次集会,这部电影后来在上海电视台播出。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汉服分为常服和礼服,常服是平时穿的,相当于衬衫、t恤。 礼服是正式场合穿的,相当于西方晚礼服。 汉服腰线可控,中国古代人多把腰线放在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人体比例看起来非常完美。 ”。 洪亮说,汉服是民族服装,不是古装,经过创新和改良的汉服能发挥新的生命力。 洪亮自己设计了一些汉常服,在他的理解中,改良后的汉服可以适应现代服装的日常穿着,“民族服装需要生命力! 比如说,把牛仔裤配在领子短的衬衫上,看起来很时尚。”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汉服的价格从50元到1000元不等,最便宜的汉服方法是拉布自己做。 洪亮的两套汉服都在500元左右。 请让网友制作后邮寄。

有人指责他们的汉服不太漂亮。 在网民聚会上,很多人在宽袖子下露出衬衫、毛衣和鞋子。 洪亮说,买汉服要用力。 “比如和服,至少要花几万元。 相比之下,我们几百元衣服的材料工作当然差。 另一方面,汉服本来就不排斥现代。 因为不是古装,而是民族服装。”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坎奏广陵绝音的优雅面对死亡,蔡邛听到声音救出古木做了焦尾名琴,都是洪亮认为“粹”的场面。 汉服对洪亮的一点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他在跟别人打招呼时习惯性地使用“拱手礼”,另外洪亮学了半年古琴,现在可以演奏“阳关三叠”。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北京、上海、广州已经成为“汉服复兴”运动的中心,对上海来说洪亮每月参加20多人规模的集会,很多外国网民蜂拥而至。 2005年举办的上海桂花节、徐汇区旅游局邀请洪亮等作为承包人参加节目编排。 那时,约有40名天汉网用户来了,沈阳网民“万佛朝宗”晚上也不急着穿汉服。 河南省网民宋豫人,原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外事经营的干部,单杠汉服发烧友,一周前来到上海,住在老招待所,“我很佩服他,老人退休了,每天做的事件都是拿着“华夏汉族”的旗帜上街, ”。 最近的活动是5月6日的上海龙华节,网民们组织了踏歌、蹴鞠、投壶、汉服组合体验等活动,他们希望通过这些互动节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我们恢复了汉族文化,但也不排斥其他民族文化,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 在这个可以自由包容的社会里,对很多人来说汉服肯定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但至少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很多选择。 ”。

复兴汉服

武汉市接受女大学生的建议,2006年5月16日,武汉18岁的1000名学生决定穿着以前流传下来的服装,在磨山楚城广场,以肃穆的古礼举行成人礼。

2006年4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校园上演了古代流传下来的射礼仪式。 十多个年轻学生穿着汉服手持弓箭,像古代人一样切磋射箭技术。 孔子提倡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最初是教育周代贵族子弟的六门科目,儒家以弓箭为礼乐教化之具,是射礼。 人民大学这次射礼成为近200年来国内举行的第一次现代射礼。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2005年8月13日,七夕已经过去,但穿着裙子的14名年轻白领按照汉族以前在上海滨江大街上流传的习惯比“七夕”重。 一个月后的9月18日下午,来自四川各地的11名网民穿着古代汉服来到成都人民公园内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去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网民举行的节日和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他们期待着用这些方法推广和宣传汉服和中国自古以来流传的文化。 汉网从2003年元月设立的当初的45人迅速发展到现在的注册id达到了3万多人。 成立两年的天汉网,注册id数超过万人。 一位网友入住他们最新的穿着汉服的照片,与其他网友分享。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汉服”的定义有异说,有读者的理解是“汉族以前就流传下来了服装”,首先是指服装具备明末以前汉族人的服装特色。 比如宽衣交领,袖子又宽又长,隐扣带,上衣下裳。

“汉服的风格直到周代才逐渐完全,汉族以前流传下来的服装可以表现为“曹衣水”、“吴带当风”,飘逸了。 ”。 叶茂是这么认为的。 在2001年10月的上海apec会议上,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为每个领导人准备了改良“唐装”,引起了民间唐装流行。 但叶茂表示,唐装不属于汉服范畴,同样不属于汉服范畴的是现代旗袍。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北京服装学院的教师马久成博士对此持异议,认为汉服的概念不是汉代和唐代的服装,而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整体服装。 “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是一个融合过程,现代人穿的所谓民族服装严格意义上是明清两代。 ”。

据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教授包铭新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汉族的概念还不清楚,汉族的形成必须在汉朝以后。 “汉服是汉族以前流传下来的服装,但汉族的服装从以前开始就被一些大的历史事件中断了。 现在他们提倡的汉服应该是采用汉族历史上出现的服装要素,为现代人设计的“新汉服”。 ”。 根据包铭新解释,汉服的迅速发展经历了以下大阶段:两汉交替期的王莽服装改革。 南北朝时代的少数民族服装要素融入了中原。 唐代的服装融合了许多西域乃至东亚的要素,如条纹裤子、皮带上的少数民族吊坠等。 儒家理念从宋代开始影响服装,礼貌中国服装,无视身体特征。 西夏文化与中原文化冲突交流,西夏辽金元把许多服装要素带入中原的元明继承性很强,比如在服装上放钱的艺术,在元代得到了很大的鼓励,明代服装放钱的技术达到了顶峰。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近半年来,经常有年轻的汉服爱好者给包铭新打电话,询问他对汉服的态度,给他看了自己设计的汉服照片。 “这些青年受益于改革开放,没有忘记中国近代历史的耻辱。 他们对现在和将来的状况充满信心,期待着跳过这一比较耻辱的过去前进,从中国古代开始寻找一些东西来支持他的民族自尊心。 ”就这样,包新解读了这些汉服爱好者的心情。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难以忽视的是,汉服后面有国学复兴和祭孔、读经是非之争,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上品评汉代风云人物,在去年的《汉武大帝》和《大长今》中热播。

民间对汉服的呼声非常高,学术界处于观望状态。 东华大学最近举办的全国第一所服装大学“我心中的国服”方案设计邀请了比赛,国内许多一流美术、服装大学的在校学生参加比赛,最终收到的70多个回答震惊了铭新,学生设计的国服作品都是流行时尚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这让我想起了‘代沟’一词”,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说。 “民间和学术界有信息表现,与需要考虑的问题有重叠之处,但没有开始合作”包铭新先生因为汉服的定义不明确,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强调中国人身份的表现,以“国服”的概念更加正确,学 在他的理解中,“国服”是指约定俗成或国家规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礼仪象征和标志作用的服装,在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对国服和服装建设的强调和讨论可以进一步增强集中力,增强国民文化的归属和认可感 这样,旗袍、中山服、唐服、汉服都将成为未来“国服”的可能选择。

【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1] [2] [3] [下一页]

中式学位服之争

服饰博物馆的成长记忆

正反:是否应该启用中国式学位服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来源:鞍山新闻

标题:【要闻】关注汉服复兴:互联网版中式学位服出炉引起争议

地址:http://www.aqj6.com/aszx/23798.html